【M-2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三次工作坊會議
|
方案名稱: |
【M-2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 |
活動時間
2020.9.14,12:00-17:30
活動理念
建構臺中學的知識體及其主要內涵,本計畫為研發符合人文學院大一學生需求之臺中學課程,特邀請本院之區社系許世融老師專題分享【土地與人群】主題,主要著重於臺中史前考古挖掘與歷史與人群的變遷,其中史前考古依時間序列分成五大時間區塊,並介紹臺中重要的考古遺址,有安和遺址、西大墩遺址、臺中公園遺址以及惠來遺址;人群的變遷則是從南島語族到漢移住民,分別介紹臺中的平埔族社-大肚王國與岸裡大社,以及漢系移民的開墾進程、移入途徑、開墾順序與況狀等。
辦理情形
【土地與人群】專題分享,以1990年代劉益昌老師發現的新社月湖遺址為開端,從舊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晚期個階段臺中的考古概況做說明,特別講述臺中跨越時空的四大人群聚落,以鄰近學校的遺址為主要介紹,分別有:安和遺址(臺中發現最早的史前人)、西大墩遺址(中部牛罵頭時最精彩的遺址)、臺中公園遺址(牛馬頭文化向臺中盆地擴散的代表)、惠來遺址(出土最資深的臺中小市民-小來);另一人群的變遷則分為早期住民-臺中的南島語族(平埔族、高山族-泰雅族、大肚王為中心的跨部落聯盟、18-19世紀岸裡大社的興衰)與漢系移民(詳加探討開墾過程、型態、族群分布樣貌等)。

圖1:20200914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三場工作坊之會議情形

圖2:20200914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三場工作坊內容探討

圖3:20200914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三場工作坊專題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