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課程研發】-第八次工作坊
對應面向: 發展學校特色
方案名稱: M-2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
活動時間
109年5月25日
辦理地點
求真樓5F教室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8 人
本校教師: 4 人
本校學生: 4 人
活動理念




活動時間:2020.05.25【第八場工作坊】
參與人數:學生4人、教師4人
活動理念:建構臺中學的知識體及其主要內涵,本計畫為研發符合人文學院大一學生需求之臺中學課程,特邀請本院臺語系程俊源老師專題分享「臺中的文學」主題。分為四大部分進行說明,一為「清領時期臺中的教育與文學」、二為「日治時期臺中的文學勃發」、三為「戰後的臺灣文學景像」、最後是「文學地景與在地書寫」,從清領時期臺中地區的「文社」為起頭,再探討日治時期臺灣的文壇中心─櫟社,戰後則從反共文學、笠詩社、現實主義文學、鄉土文學論戰到80年代的臺灣意識論戰,逐一介紹說明。
 




 
辦理情形
辦理情形:「臺中的文學」專題分享,從清領時期介紹「文英社」以及另類網紅「郁永河」,跟著其《裨海紀遊》一起遊臺中;再探討日治時期以霧峰林家作為領導的臺灣文壇中心─櫟社,成為當時臺中縣,甚至全臺文化抗日的重鎮,在全臺三大詩社中,最足以表現臺灣文人堅毅剛強的治氣與風骨;戰後50到80年代文學的變化,從朝代的更易迭代,政治到語言文人皆需些時間適應;最後一部分的文學地景與在地書寫,挑選以臺中作為地方景物樣貌呈現作者內在心靈感受,其背後反映作家對生活空間的認同,對地景空間的歷史記憶與情感投射,所謂的「地方感」。
圖1:20200525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八場工作坊講座情形
圖2:20200525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八場工作坊內容討論
圖3:20200525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八場工作坊授課PPT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