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八次工作坊
對應面向: 發展學校特色
方案名稱: I-1-3 本土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活動時間
2019/9/15 下午 3:30
辦理地點
求真K505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61 人
本校教師: 5 人
本校職員: 55 人
他校教職員: 1 人
邀請來賓
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賴志彰
活動理念
建構臺中學的知識體及其主要內涵,本計畫為研發符合人文學院大一學生需求之臺中學課程,本次特邀請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賴志彰副教授專題分享「研究霧峰林家‧霧峰林家研究」主題。此次以霧峰林家為主題,以九二一大地震為分界,說明前後的調查研究與重建過程,分成幾個部分,如下:一、霧峰林家研究的成果、出版與進一步修復;二、霧峰林宅的第一階段修復與九二一的世紀災難及災後重建;三、媒體報導與文字、影像紀錄;四、霧峰林家宅園的現況、開放與後續。
辦理情形
「研究霧峰林家‧霧峰林家研究」專題分享,以霧峰林家作為臺灣近現代史的參與者與主角作為開場,簡單述說霧峰林家藉由產業、經濟、政治、教育、文化、農業等的紮根,與北板橋林家等成為臺灣代表性家族。霧峰林家第一次大規模的研究從民國73年開始,以「大花廳重建」提出開始全面整理,從平板測量、手工測量,到繪圖,逐漸建立基本圖冊,民國76年霧峰林宅書圖的接續出版。九二一的世紀災難,斷層即在林宅後方70–100公尺,造成大規模的倒塌,透過媒體報導與文字、影像紀錄可以清楚看見地震前後的比對,最特別的是大地雜誌與齊柏林和最,剛好於地震前後皆有漂亮的高空影像紀錄,災後分成五個工地,四個建築師與三個營造場的重建與復原,最後以霧峰林家宅園的開放與後續作結語,探討「霧峰林家宅園是全民文化資產還是分崩離析的管理與開放」。
圖3:工作坊Q&A時間
圖2: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賴志彰副教授主題演講
圖1: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八次工作坊講座情形。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