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六次工作坊
對應面向: 發展學校特色
方案名稱: I-1-3 本土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活動時間
2019/10/21 下午 12:10
辦理地點
求真K505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7 人
本校教師: 4 人
本校職員: 3 人
活動理念
建構臺中學的知識體及其主要內涵,本計畫為研發符合人文學院大一學生需求之臺中學課程,本周先教導各位老師與TA如何使用期末作業之APP;以及特邀請本院臺語系楊允言老師專題分享「臺中二二八與白色恐怖I-創傷的記憶」主題。此次以抗清事件揭開序幕,提到臺灣清領前期有三大民變,分別為朱一貴(1721/3~1721/6)事件、林爽文(1786/11~1788/2)事件、戴潮春(1862/4~1864/5)事件,其後面兩者於臺中起事,將細說林爽文事件與戴潮春事件在臺灣發生的經過,也提起兩個抗清事件對臺灣的影響。
辦理情形
工作坊分為第一階段:「期末作業之APP」教學,從如何登入、查詢遊程、參與活動以及如何將景點照片上傳等APP使用方式,向各位老師與TA說明,並討論相關規則與日程。另,第二階段:「臺中二二八與白色恐怖I-創傷的記憶」專題分享,先說明大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之背景,其是為了鞏固帝國東南沿海國防,但在臺灣「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諸多抗清事件,第一部分則以林爽文的抗清事件(1786/11~1788/2)作探討,林爽文在草屯與兄弟們歃血為盟,成立「台灣天地會」,保護人民不受清廷欺壓、伸張正義,其影響為清領時期臺灣規模最大的民變。第二部分則是戴潮春事件,其成立鄉勇團練「八卦會」,並協助官府緝捕盜匪而得到官方認同,但勢力發展過於快速,最終官府決定鎮壓,其影響有:中臺灣大地主與士紳死傷殆盡、霧峰林家因平定有功而使林家崛起、最具政權性質的民變勢力。
圖1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十六次工作坊講座情形。
圖2:創傷的記憶-臺中起義之抗清事件
圖3:工作坊APP路線介紹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