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現到介入:實務、選材及論文
對應面向: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方案名稱: B-1 強化跨域共時教學
活動時間
108年11月 21日(星期四)、時間:13:30—3:30
辦理地點
教務處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11 人
本校教師: 1 人
本校職員: 10 人
邀請來賓
南屯國小林婉琛老師
活動理念
預計達成目標 讓學生了解如何自實務現場發現問題、梳理問題,進而找尋合宜的研究題材 讓學生了解進行論文前該做好哪些準備 待改善問題學生往往對論文感到害怕、甚至選擇休學,不知從何著手。藉由本演講,讓學生有論文撰寫經驗交流的機會,讓論文不再只是完成學位的門檻,更是能回應至自己的工作經驗,或更了解實務運作。提供特色資源林琬琛老師具有豐害的實務教學經驗,雖然是國小學前特教教師,但是面對的不只是老師、學生,更是包含家長、社工、治療師等。教師透過自身經驗,讓學生了解,如何透過研究,解決教學現場問題,以及在研究過程中,如何因應必要的行政程序及落實研究倫理。重要議題實踐研究倫理、行動研究
辦理情形
進行方式:包含以下6個主題:(1)為什麼是質性研究;(2)背景及動機如何產生;(3)如何找尋個案;(4)如何進行資料收集(包含其他人員的資料提供及配合);(5)如何做出研究分析(重點不在研究結果是什麼, 而是如何整理出結果);(6)研究倫理。   直接效益: 有效地解決實務工作的問題,也能完成碩士論文。 本次講座內容符合學生需求及期待。部分學生為治療師及認知老師,詢問行動研究及教練模式的應用,以及如何具體地撰寫研究結論及建議。 無形效益: 婉琛老師本身是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學生也向老師詢問實務工作經驗,以及縣市資源的差異。 婉琛老師個性相當積極,向學生說明撰寫論文應一氣呵成,不要延誤工作進度。 參與者回饋:學生反應熱烈,也希望日後能再度辦理相關活動。
來賓講訴研究方法
授課教師頒發感謝狀給來賓
來賓回應學生提問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