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學課程設計-以降落傘為例
活動時間
108年11月07日(星期四)上午10:10-13:00
活動理念
隨著近年來教育思潮的演進,強調「動手做」、「做中學」的課程已經成為顯學,強調創新與發明的基礎在「STEAM」,也就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的結合。希望過此活動增進學生的跨領域能力,並且了解在教學現場中可以如何操作探究實驗。 所謂科學探究包含三個步驟:形成假設、找出變因(包含操縱變因、應變變因及控制變因)、設計實驗與進行實驗操作等。透過課程觀察,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敏銳度,動手做實驗,學習針對問題掌握操縱變因,在一次只能改變一個變因之下,不斷調整實驗方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辦理情形
講師的課程進行可分成兩個大活動:「體驗探究實驗-空拋物實驗」、「探究實驗教學分享」。 一、 「體驗探究實驗-空拋物實驗」 講師首先讓學生實際操作一次探究實驗,利用空拋物實驗,要各組設計出「空拋物下降速度最快,但裡頭的鵪鶉蛋不可破裂」。探究實驗的操作步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擬案、各組上台分享實驗規劃、提問與討論、修改實驗並確立實驗、進行實驗、分享與討論實驗結果等等。在這當中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課程的趣味性與多元性,透過「Learning by doing」的理念讓學生從操作探究教學中獲益。 二、 「探究實驗教學分享」 當學生都親自體驗操作過一次探究實驗,講師開始分享探究實驗的操作與如何將探究教學放入課程中。分析「STEAM」,也就是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的結合。讓學生明白多元跨領域能力的重要性。

圖一 學生在教室內試放空拋物

圖二 講師播放上屆課程活動影片

圖三 各組學生在室外施放空拋物

圖四 小組分享探究實驗成果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