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學教育的研究
活動時間
108年10月16日(星期三)上午10:00-12:00
活動理念
因研究所新生對科學教育研究的知識與技能不熟悉,對科學教育研究現況不了解,為使新生的研究生涯順利展開,故舉辦本研習。 本研習特別邀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的王國華教授,王國華教授在科學教育研究具有非常豐富的成果,同時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透過王國華教授來與研究所新生對談,必能為新生提供專業增能,提升研究所新生執行科學教育研究的知識與技能,並了解科學教育研究的現況,培養研究所新生獨立研究、批判思考的基本能力。
辦理情形
講師運用PPT及相關網頁講述科學教育的研究理論知識基礎、意義、範圍......等,並講解做一個科學教育的研究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及技巧,以及研究題目的發想,並透過風趣的方式與學生互動,且以提問的方式評量學生是否瞭解演講內容,老師演講的方式主要是採取口頭講述搭配板書抄寫的方式,過程中也會穿插一些提問,讓我們去思考,演講過程中老師也有提出了一些問題,例如:我們碩士班為何要寫論文?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省思,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刺激我們去思考。不斷地作研究,透過做研究的過程當中才會發現問題,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我們在該領域中才會不斷的進步,整體才會一起突破向上。 學生學習到撰寫科學教育研究論文前時,需要培養的能力、準備的工作;且對於科學教育的內涵、歷史更加的認識;也學到部分心理學、哲學的內容,國華教授提到,科學教育也受到各個不管是教育心理學還是哲學派典的影響(後現代主義挑戰客觀主義),如:皮亞傑、布魯納、奧斯貝等等著名的研究學者都是有不同重視的議題,提供我們不同科學哲學派典所帶來的啟示,對我們未來的論文主題有個大方向,可以往下做延伸。 老師也從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提煉出研究生開始進行研究的ABC,是一個很棒的新手指南,不僅是指引了最初的方向,也歸納出研究生最常犯的錯誤是什麼,像是修完所有的課程才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這樣時間上會比較趕或是沒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閱讀文獻時,僅做表面上的閱讀,並沒有去思考這篇文章所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就只是單純的把文獻看完,找到可以引用的部分,這個部分也同時是我比較欠缺的,要好好的補足、或是將自己假設的研究問題寫的範圍太大或是模糊不清楚或是不可檢測的,這樣很難有探討的意義與價值。除此之外,王國華教授利用3PS的理論,讓我們容易記住,也能夠直觀快速地暸解科學教育中跨領域的科別,介紹科學教育的知識基礎十分清晰。 因此本次演講內容學生表示非常豐富,滿載而歸,受到學生廣大的迴響。配合最近開始撰寫的文獻探討,這次的演講因為介紹了宏觀的科學教育的各個範疇,在文獻探討不同領域對單一事件的不同世界觀非常有幫助,無形中,幫我們梳理科教學科的脈絡。這次的演講專為碩一生引導研究的方向,但講者仍為碩二生詳細地介紹論文寫作時應該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十分貼心。前面的內容也讓我們再次複習科學教育領域中的各個範疇,收穫良多。

王國華教授闡述論文寫作的事前準備。

王國華教授與學生互動對話。

王國華教授闡述科學教育研究的基礎、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