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九次工作坊
對應面向: 發展學校特色
方案名稱: I-1-3 本土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活動時間
2019/9/4 上午 8:30
辦理地點
求真樓K505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5 人
本校教師: 5 人
活動理念
建構臺中學的知識體及其主要內涵,本計畫為研發符合人文學院大一學生需求之臺中學課程,特邀請本院臺語系程俊源老師專題分享「曇花一現的省城I」,以及區社系許世融老師專題分享「所屬行政區劃的演變I」。由俊源老師說明「曇花一現的省城」,從牡丹社事件出發細說建省經過;接著由世融老師帶領探討臺中行政區劃的演變,從最早文獻所提到的臺中泛指臺灣全島開始說起,從荷蘭及鄭氏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到戰後,各時期的演變。
辦理情形
1.「曇花一現的省城I」專題,從「牡丹社事件」刺激清廷對於臺灣的重視說起,奏議請設臺灣巡撫,為臺灣建省的具體建議之始。說明省城選擇東大墩、橋仔頭為主,理由有三:擺脫左宗棠系的政治勢力、發生戰爭,外國軍艦無法直接從海上封鎖省城以及藉由鐵路之便,可將大墩發展為中部重鎮。光緒15年(1889)8月起造,光緒20年(1894),邵友濂奏請將省會移到臺北,在臺中興建省城的計畫正式停止。 2.「所屬行政區劃的演變I」專題,從鄭氏時期(1661-1683)的天興縣、清領時期(1684-1895)的四階段、日治時期的三階段以及戰後四次的變動,皆以地圖呈現,利空間上的思考。
圖1: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九次工作坊會議實況
圖2:工作坊討論交流
圖3:第九次工作坊課程內容介紹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