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第七次工作坊
對應面向: 發展學校特色
方案名稱: I-1-3 本土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活動時間
2019/8/26 上午 8:30
辦理地點
求真K505、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7 人
本校教師: 7 人
邀請來賓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任/屈慧麗
活動理念
建構臺中學的知識體及其主要內涵,本計畫為研發符合人文學院大一學生需求之臺中學課程,特邀請本院區社系許世融老師專題分享「腳底下的故事—臺中史前考古挖掘與歷史II」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屈慧麗主任帶領參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許世融老師帶領延續上次工作坊主題,探討臺中地區各個史前遺址(如西大墩遺址、安和遺址、惠來遺址等)的內容介紹;接著由屈慧麗主任帶領參訪科博館,從人類文化廳裡介紹古代人說故事、臺灣南島語族以及大洋洲。
辦理情形
首先在「腳底下的故事—臺中史前考古挖掘與歷史II」專題,先細部介紹臺中的重要考古遺址,分別為安和遺址、西大墩遺址、臺中公園遺址、惠來遺址。說明遺址位置以及發現的重要文物,如麻頭路遺址發現兩具俯身葬,是臺中,也是全臺灣首次發現俯身葬遺址。另,此次工作坊的重點為「參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屈慧麗主任從古代人說故事開始,介紹臺中地區幾個重要的考古遺址,透過展品說明與討論古代人的生活情,從遺址擴大到文化層,再到南島語族,一層層向外擴大,更介紹了考古背後的作業流程。
圖1:第七次工作坊參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實況
圖2: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參訪實況-安和母子
圖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參訪-考古作業情形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