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語言教材教法工作坊:如何將客家伯公的意象融入各領域教學
對應面向: 發展學校特色
方案名稱: I-1-3 本土語文教學研究中心
活動時間
2019/4/1 下午 1:30
辦理地點
勤樸樓F102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45 人
本校教師: 1 人
本校職員: 37 人
他校教職員: 5 人
本校學生: 2 人
邀請來賓
新竹市三民國小林淑美老師、王莉雅老師
活動理念
本活動為本土語言教材教法工作坊,期待透過講師的講解、示範、帶領實作,讓學生腦力激盪設計教學活動,以利未來從事教職時,可以實際操作運用。本土語言的教材設計一向是學生感到深具挑戰的課程,而客家語言及文化又是學生比較不熟悉的部分,從無到有,如何發想、設計、在課堂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等,均須詳細考量。本活動不僅讓參與學員更加了解客家的伯公信仰及祭祖傳統,也讓學生能將所學知識融入教學活動的設計中。
辦理情形
劉老師本身是客語薪傳師,也是台中市大明國小的老師,亦擔任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本土語言指導員,有多年的教學及指導本土語言教學的經驗。這次的課程規劃為三階段,第一個小時先介紹客家土地公信仰文化的相關元素;第二小時則講解說明如何將客家伯公的意象融入各領域教學;第三階段則讓學生們分組設計教學活動。學生們在分組討論時,均能踴躍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在短時間內將所設計的內容繪製於海報上。一一上台發表時,老師給予鼓勵及提點,讓學生更知道自己設計出來的活動有何優點及盲點,未來可修正成更實用的教學活動。
劉盟潭老師講述本工作坊課程大綱
教材教法工作坊學生分組討論情形
教材教法工作坊學生上台發表老師給予指導
劉盟潭老師與工作坊參與學員全體合照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