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沙龍講座:液肥學理教學與製作
對應面向: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方案名稱: C-2 打造深碗通識課程及跨界學習創新教學方案
活動時間
107年12月10日(星期一)上午 10:20~12:10
辦理地點
通識教育中心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37 人
本校教師: 1 人
本校職員: 35 人
他校教職員: 1 人
邀請來賓
絲田水舌創辦人/孫崇傑(小毛)老師
活動理念
邀請到絲田水舌創辦人–孫崇傑(小毛)老師,是一位建築師,同時也是從事有機耕作的農夫。老師會透過講課及實作方式教導同學如何將生廚餘和熟廚餘回收再利用,製作成液態肥。
辦理情形
首先將準備適量的生物性堆肥菌種,和一桶具有瀝水層且有排水開關的廚餘桶。先將生熟除餘細小化,在底層舖上廚餘,再以輕灑的方式均勻添放菌種,潑灑至看不見廚餘後,繼續以以一層廚餘一層菌種的方式,逐層鋪於桶中。老師提醒同學,堆肥至八分滿即可封蓋,可避免蚊蠅孳生。老師也提醒大家發青綠色黴菌的廚餘不要丟入堆肥桶中,會影響生物性堆肥菌種發揮功用。最後同學完成一桶堆肥,待三天後需每天開蓋保持空氣流通,且轉開水龍頭排出廚餘水蒐集至發酵桶。接續加入的大約廚餘水十分之一量的糖蜜,攪拌混和。半個月後發酵成熟的液肥會於表面佈滿米白色菌絲,此時即可作為液態肥使用。排完廚餘水的廚餘殘渣也可拌入枯枝落葉做有機堆肥。講課+實作,會讓大家收穫良多
圖1:老師講解絲田水舌名稱的意義
圖2:老師讓同學手和鼻子感受生物性堆肥菌種的特性
圖3:老師請同學將生廚餘細小化
圖4:同學將生廚餘細小化以利發酵
圖5:老師說過期牛奶、豆漿都是非常營養的生廚餘
圖6:堆肥過程照片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