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案素材踏查
對應面向: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方案名稱: B-2 開展π型教學社群
活動時間
107年10月20日
辦理地點
台南安平古堡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28 人
本校教師: 4 人
本校職員: 15 人
他校教職員: 1 人
本校學生: 8 人
活動理念
為蒐集多元文化素材,十二年課綱以「概念」為主軸的多元文化教案設計社群成員、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夜間碩士班15位學生以及台南大學多元文化增能學程8位師生赴安平古堡進行參訪與踏查。 此次活動為使社群成員及其學生蒐集台灣最早與西方接觸之地台南之文化為多元文化課程設計之素材,因此前往台南安平古堡進行踏查。安平古堡為台灣最早的要塞建築,其為荷蘭人所建,經日治時期幾乎全毀,由日本人屢次修建後才成為今日的安平古堡,雖說已不是原貌,但仍能勾勒出當年多元族群接觸之概況。  
辦理情形
本次活動分成兩小組。第一組為臺中教育大學學生,在社群成員台南大學呂明蓁老師帶領下,進行安平古堡漢人城區(現安平古堡附近商圈) 進行踏查。第二組為台南大學學生部分由臺中教育大學林彩岫老師與李彥儀老師分別導覽授課,提示學生多元文化素材的選取與轉化的方法,以期能呈現於多元文化的教學設計中。(林彩岫老師授課指導時段14:00-15:00; 李彥儀老師授課指導時段15:00-16:00)。 透過實地踏查安平古堡,可更深入的了解其歷史背景與文化,眾人親眼見到荷蘭人為了貿易而興建的據點,並且了解其經政權遞嬗後,外觀和用途所做的改變。 社群成員藉由上午出發前呂明蓁教授的演講得知「舊建築代表了歷史,而新建築則代表了願景」,可見安平古堡之興建、毀壞與重建皆代表了當時政權對未來發展的期望,好比如今臺灣政府將安平古堡重新整修並視為國定古蹟,用心保存珍貴的建築,並且供大眾參觀以了解史事,如此是對文化保留上的一種維護與實踐,或許也可以說是當今政府希望人民能了解自身文化所做的一個期許。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