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戶外探究教學設計
|
方案名稱: |
I-1-4 國小自然領域師資生探究實作能力養成計畫 |
活動時間
107年10月19日(星期五)上午08:00-10:00
活動理念
探究式實驗不僅限於室內的研究,若是研究對象為自然,大自然的環境即是學習素養及探究最好的場域。結合鄉土教育、對台灣的了解,進而增加國際視野,透過課程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美感、自我探尋及利他之心……等等多元且重要的素養。 戶外教育的探索模式以身體體驗,學習與人合作等等課本上學不到的情感面向,透過感官刺激使學習經驗存留學生記憶,並且讓學生學習自然內容之餘重視保育自然相關議題,探究活動能讓學生回歸學習本質而喜歡學習;學習應是全面的,而因每個學生探究過程中,並非全由老師一步一腳印規劃,故會出現很多不可預期卻珍貴有趣的東西。
辦理情形
戶外探索教育在過去的教學現場並不常見,因此,此課程邀請講師分享他帶領學生,於惠蓀林場及金門馬山戶外教學公開課的經驗,戶外探索教學的開始必須設定安全規範,接著適當的佈題及引導,就可以讓學生有效又盡興的探索,許老師表示,在戶外自然課裡,不需要一再提醒學生專注,因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才是關鍵。 戶外探索教育並非像過去學過的、很制式的科學探究歷程(提出問題-觀察-進行假設-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分析結果-得到結論),而是讓學生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去接觸最自然卻最不熟悉的東西,運用所學跟身邊的資源,學習在團體合作的模式下解決問題,戶外課程將知識轉化成技巧,培養關懷自然及尊重他人之素養,一舉數得。

圖四 讓學生嘗試設計戶外探究活動

圖三 講師分享推論於探究歷程的可貴

圖二 以影片的方式,分享活動的過程

圖一 講師分享戶外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