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課程的教師角色與個別化教學
對應面向: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方案名稱: A-1 推動課程革新,落實學習品保機制
活動日期
2022-10-17 至 2022-10-17 止
活動時間
本校求真樓7樓K704教室
辦理地點
本校幼教系學生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23 人
本校教師: 1 人
本校學生: 22 人
邀請來賓
彰基非營利幼兒園/吳美鋃園長
活動理念
蒙特梭利課程模式(以下簡稱蒙氏課程)的教學理念認為人之所以有學習慾望,是因其內心有股「生命的衝動」,當兒童反覆做一個動作時,即與所接觸的人事物產生生命上的交流活動,此即為學習(在此心智過程中,不斷地變化成長,直到反覆動作的結果令兒童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為止)。因此課程強調的自主探索和不斷地產生自發性的學習行為,藉此開發自己的心智活動,透過本身的力量來自我提升。此理念和目前教育部推動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幼兒自主、遊戲為本和由學習區出發的課程等精神相近,有值得學習之處。然而,職前教師常有不了解如何進行幼兒自主或一對一的教學方式等困難。此外,也有許多人誤解蒙氏課程的精神和本質,而使用違反以幼兒為中心的方式進行蒙氏課程。因此,本專業知能輔導講座期望能引入正確的教學理念、知能和技巧。此次主講人在美國接受正統的蒙氏教學教育,並且在國內業界實施蒙氏教育的幼兒園服務年資已長達25年,有很好的口碑和聲望的園長來和同學們分享其實務經驗,提供的特色資源包括蒙氏課程中教師應扮演的角色和如何進行個別化教學的技巧。
辦理情形
(1)業師簡述蒙式課程中教師的角色: 環境的創設者、維護者、管理者; 幼兒工作的示範者、觀察者、啟發者、引導者和協助者。教師安排好學習環境後,應居幕後,讓孩子建構自己、認識自己。必要時,先觀察孩子需要幫忙之處,再以謙和不破壞孩子精神層面的方式引導孩子。與孩子的互動關係是老師要像僕人一樣為孩子服務,但僅伺候他的精神。教師也是家園溝通的橋樑,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成長情形和蒙氏教育的原則,親師合作幫助孩子的學習。
(2)課室管理: 教是全能的教師,且應尊重孩子的不同學習速度,並給予孩子自由(自由是有規範的自由; 以能滿足一般人的興趣、不傷害他人的權益為原則)。混齡教學(國際2.5-6歲,目前國內依據法規只能3-6歲混齡,但不需分大混齡或小混齡)。不處罰、不獎勵、沒作業、以引導孩子在工作中的主動學習為主要目標。教師不需要一直忙於做課室管理,而是先安排有秩序的學習環境,再引導每一位孩子依自己的速度和興趣專心工作,即教學以個人化的學習為主。
(3)個別教學示範: 示範時要有重點,以簡潔的動作和語言說明,示範時要安排
「小錯誤」,讓孩子能學習到出錯時如何問題解決。以真實物品為主,教具擺放以由簡單到複雜,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為原則,久而久之能建立幼兒秩序感。業師親自示範數個學習區的教具,並說明教師應如何準備教具的原則。
以上重點學生都能在其筆記和重點整理中列出,顯示學生已透過此次的講座對此議題有更豐富的專業知能。
吳美鋃老師
講師實務經驗分享
講師實際演示蒙式教具操作
學生共同觀摩學習教具操作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