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表達與藝術
對應面向: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方案名稱: A-1 推動課程革新,落實學習品保機制
活動日期
2022-05-11 至 2022-05-11 止
活動時間
111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13:30-16:30
辦理地點
教育樓二樓 B1 多功能教室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42 人
本校教師: 1 人
本校學生: 40 人
其它: 1 人
邀請來賓
視覺藝術創作者/現任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理事/楊純鑾
活動理念
藝術創作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本次活動希望可以藉由藝術創作之體驗,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自己內在情緒,並學習另一種情緒表達方式。

本次活動預計達成目標:
1. 能對情緒表達與藝術創作間的理論關係,有初步的理解。
2. 在講師的帶領下,每人都能產出一項結合情緒的藝術創作作品。
3. 能用文字描繪自己的創作,完成一次探索內在自我之練習。

待注意問題: 為了讓同學可以體驗束縛與自由繪畫的差異,需考慮不同的媒材,需事先準備不同性質的畫筆,以及借用較寬廣的教室,讓同學可以在較大的空間中自由創作。   此次活動涉及學生情緒管理與表達的相關議題。
辦理情形
  簡介:講師首先簡單介紹情緒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


體驗活動: 受束縛的繪畫練習:用2B、4B鉛筆畫直線、畫連續圓圈,不可間斷。

自由的繪畫練習:用粉彩筆、蠟筆在30秒內將圖紙全部塗滿。 邀請同學分享繪畫經驗,比較兩者差異。

藝術創作體驗: 畫筆運用小技巧介紹 一顆樹的自由冥想 畫出想像的這顆樹 進行這顆樹自由書寫,並命名

作品分享:「我的樹」

理論與實踐之呼應:藝術創作與治療理論基礎、實務案例分享。

學習成效: 同學對本次講座的整體滿意度平均為4.83分(滿分五分),希望再參加類似活動的人數達93%。 整體而言,大多數學生對活動能提供充占資訊及對學習有正面助益。

學生建議:



本身是有相當意義的,隨著活動進行會有愈多的感受,可惜時間和環境上較為不夠,若是自由報名工作坊類型感覺會更充裕,也更想參與嘗試。

楊老師的分享,覺得對藝術治療有進一步的認識。

情緒表達對我來說好像不太明顯,但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請繼續。

自己不喜歡吵的創作環境,所以講師在我繪畫過程中說話時,我的感覺是不舒服的,而且講師只叫我們畫,沒解釋畫有什麼意思。

時間太短好可惜。

超讚的!

其它學院也能參加,多舉辦這類演講。

很棒:)

非常用心。 講師非常用心,操作活動很充實,讓我覺得很有趣!

我好喜歡。

粉彩好像很貴,用起來會特別珍惜(我從來沒用過粉彩、炭筆,很好玩!)

講師進行導論與介紹
講師介紹藝術治療案例1
講師介紹藝術治療案例2
學生體驗活動1
學生體驗活動2
學生創作體驗1
學生創作體驗2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