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通識核心課程教師教學工作坊-深碗課程之概念與可能作法
|
方案名稱: |
C-3 打造深碗通識課程及跨界學習創新教學方案 |
活動理念
本次工作坊預計達成目標為使更多教師瞭解何謂「深碗課程」之概念,預計先從通識核心課程導入「深碗課程」之概念,在進而將此概念推展到更多通識課程之中,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待改善問題為試圖解決學生修課過多或缺乏主題及系統性之問題,因而推動深碗課程之通識,期望學生修課方式能由淺碟式轉換成深碗式,提高學生學習彈性,豐富學習路徑,透過修課可增加自己某個基本能力或是未來能帶著走的能力,而不是只是為了達到畢業門檻而修課。
辦理情形
葉凱翔講師以自身經驗,分享自己在執行「深碗課程」之作法、當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同學從課堂中得到的收穫。 講師以「提出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給予建議」之方式,從最貼近日常生活的實例下手,引導學生去關注周遭的生活環境,講師以在中科大學開設有關災害與社會之通識課程為例,帶領學生去發掘一中街的防災問題,實地進行勘查、找店家訪談,並協同當地消防員以共時授課之方式,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教授學生相關防火知識,課程報告雖然較多,但學生的表現與反應都很不錯! 張明純講師也以開設的通識課程-「綠色飲食生活」為例,引導學生檢視平時的飲食習慣,並請學生自己擬定改善計畫,執行後,有同學身體因而變健康;另一堂「食農教育」,老師帶領學生在學校屋頂空地開闢一塊田,放假時同學也會主動安排人員到田地澆水,同學們的學習沒有因「下課」而結束,而是延伸到課後繼續學習。 二位講師授課都非常注重「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討論」,雖然得花不少的時間,但同學的學習效果很好!最後,各領域教師討論如何把「深碗課程」概念加深到核心課程裡,並將問題提出與講師討論(例如:核心課的學生數通常偏多,需要有TA於課前事先與老師討論課程架構與主軸,才能在課堂中協助同學討論),以便日後執行時,能更加順利!

工作坊實景

葉凱翔講師介紹深碗課程意涵

張明純講師分享深碗課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