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禾活粿食家庭農場校外教學
|
方案名稱: |
I-1 跨領域生命教育博雅通識課程―生活共樂.生命共享.生存共善 |
活動日期
2021-05-02 至 2021-05-02 止
活動時間
110年5月2日(星期日)13:00-17:30
活動理念
一、促進本校通識教育教學多樣性、充實通識教育各領域間之開課內涵、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激發學生對於自身及周遭環境之內省及關懷能力,進而培育學生理解生命教育之內涵。
二、本課程主要為了解綠色飲食與環境議題,禾活農場的主人現在在農場裡養殖了200多隻雞,不同以往將雞關進籠子裡養殖,而是將雞放養在一個大範圍內,不把雞當作商品,而是當作家人一樣對待,只取雞蛋,不宰殺雞的理念,讓同學反思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理解生命的重要性。
辦理情形
課程一開始,禾活農場負責人廖慶昇老師向同學們講解雞舍的生態以及雞隻在雞舍內的生活方式,透過實際將同學帶進場域的方式,讓同學能夠了解雞舍內部的狀況,也讓同學了解如果不是依照籠似的方式飼養的雞隻會如何生存,農場內部有兩百多隻雞,每一隻雞都是採用放養的狀態,而且每一隻雞都會有五坪的空間進行活動,且農場裡的雞不會宰殺,且只取他們的蛋,老師將雞當作是自己的孩子,細心的愛護他們,故農場裡的動物們和樂融融,每隻雞都受到良好的照顧。 過程中,老師帶著同學進行換被子,製作雞飯,撿雞蛋等活動,除了了解你我之間的雞蛋是如何產生之外,也帶著同學了解雞的生活方式等。除了實際將同學帶進場域的方式外,廖老師也讓同學動手餵食雞隻,並混拌雞的飼料,可以看到雞隻的飼料十分健康,除了五穀雜糧外,另外還有廚餘、草料等等,讓雞能夠健康的活著;也讓同學動手整理雞舍,透過整理雞舍,除了可以將雞舍能夠更加整潔之外,整理出來的墊料也得以帶回頂樓菜園,變成同學種菜時的肥料,可謂是一舉兩得。 透過一系列了解雞蛋的生產方式,以及了解雞的生活,與雞平常吃的食物,更是一種食農教育,在現在速食主義當道,以後的窮人不會餓死,而是因為吃下品質不好的食物而病死時,更是凸顯了食農教育的重要性。而老師對待雞如同對待家人的方式,更是一種生命教育的示範,萬物皆有靈,我們如何對待生命,生命也會如何對待我們,雖然這只是一個下午的實察,但是裡頭包含的意義卻是一生都能夠受用的。

老師讓同學動手混拌雞的飼料

同學嘗試餵食雞隻

老師向講解雞舍的生態及生活方式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