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教學觀課交流活動
|
方案名稱: |
P-1(附冊USR) 世代攜手‧城市共榮─中教「大學城」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
活動日期
2021-05-05 至 2021-05-07 止
活動時間
5/4 09:00~11:00、5/7 13:30~15:30
活動理念
本校臺灣語文學系學生與計畫助理至瑪利諾語言服務中心參與臺語教學觀課交流活動,兩天的課程皆以對話交談的方式進行。因郭先生學羅馬字時很快就上手,目前先加強訓練郭先生的聽辨與口說能力。 第一天(5/4)老師先請大家使用臺語自我介紹,接著是請大家不拘束開始聊天,老師會仔細聽郭先生說話,即時糾正說錯的語音,並請他複誦幾次以加深印象,常常發錯音的是臺語的變調,例如「冤家」第一字「冤uan」本調為第一聲,需變為第七聲。最後,老師於言談中參雜一些郭先生比較陌生的詞彙,再使用中文或臺語解說。 第二天老師於言談中加入課本的一些句型和文法,並要求大家依據日常生活經驗造樣造句,使教學過程中更加有趣味性,不斷的練習與糾正解說,也讓郭先生對於這些臺語的基本文法與句型結構的印象更深。最後以一首歌曲〈快樂的司機〉的歌詞教學作結,歌詞為臺語漢字和羅馬字書寫,但羅馬字上沒有標記聲調,老師一邊教學一邊請大家將該字的本調聲調符號與變調數字標上去,以訓練聽辨能力。 兩天的觀課交流活動中,郭先生向大家介紹他學臺語的一些網路資源與紙面的教材或書籍,因為對臺語很有興趣,也加入了高雄的讀書會,並與大家討論臺灣人的「臺語意識」問題,對於郭先生對於臺語的熱愛,分享臺灣本土語言現象的觀察經驗,也帶給學生們滿大的刺激。
辦理情形
教學觀課交流活動結束後回收參與者所填寫之回饋單,對於教學地點、時間,以及教學方式與過程都非常滿意,相較於上個月的學生為初學者,這個月的學生開始學習臺語的文法,經由不同的教師、教學階段、教學方式和不同國籍的外籍生,觀課者們於過程中觀察學生們的學習臺語時的困難點與教師們如何促使學生理解及進步。 最後向參與者詢問若日後有相關活動,是否仍願意參加?相較於上個月靜態的教學觀察,這個月的觀課形式較傾向互相交流討論,比較活潑,但兩個教學方式各有優缺點,也學到了因材施教的道理。

2021年5月4日/臺語教學觀課交流活動/馮老師請大家自我介紹

2021年5月4日/臺語教學觀課交流活動/本校學生與助理們跟外籍生合照

2021年5月7日/臺語教學觀課交流活動/馮老師請大家練習臺語句型結構,輪流造樣造句

2021年5月7日/臺語教學觀課交流活動/本校學生與助理們跟外籍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