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教學面面觀
對應面向: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方案名稱: A-1推動課程革新,落實學習品保機制
活動時間
2020.11.18
辦理地點
F203-2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9 人
本校教師: 2 人
本校學生: 7 人
邀請來賓
英語學系副教授/王雅茵
活動理念
本系碩士班於2018年成立,現今辦理此第一學期研究生增能研習講座,希望透過邀請多位校內外本土語言文學及文化之教學研究相關專業教授與本系研究生分享多年研究理念、研究理論及成果,並提升系上研究生學術研究水平。活動預計達成目標:考慮以往演講主題及參照網路報名狀況,並將資源最大效用化,本次場地選在系上研究所修課用之教室,參與者有7位皆為本系研究生。提供特色資源及重要議題實踐:因應「愈在地化,愈國際化」,鼓勵研究生深入探討本土語言文學相關理論、目前相關研究之成果,讓人更加去反省台灣各個本土語言所面臨的難題,希望能夠在教學現場或是學術界貢獻一己之力。
辦理情形
本次研習聘請英語學系副教授王雅茵副教授來演講,教授主題為:「語言教學面面觀」。
提供碩士班學生語言教學方面的知識與教學技巧,讓碩士生有更多基礎教學知識得以運用在現場。針對語言教學的議題,雅茵副教授採用講述法、協同教學法(全體討論),講解傳統語言教學法及近年來新興以素養導向為重點的教學法,也向學生提問、請研究生們構思,如何將CBI、CLIL、CBLT、TBLT適切地融入教學,以形塑學生生活技能、情意、認知的素養。雅茵副教授也提出在語言教學裡,我們容易因為自身受教育的過程,而將教學類化(教師在職前如何進行學習,進入職場後便以此進行教學),如此將容易產生教學重點的歧異,但是不應該忽略,反而更應該鼓勵學生嘗試表達出自我的想法,這比表達語言的形式更為重要。
此次研習有效問卷共回收7份,問卷顯示參與的研究生肯定並支持學校未來持續安排舉辦相關研習,亦能從短暫研習時數中獲得相當的學術研究理論,也可以適當地運用於教學領域,為台灣本土語言盡一份心力。其他回應及建議事項為:老師解釋淺顯易懂,與學生互動良好。引導研究生思考教學現場的教學技巧及目標,如何建構及進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
大合照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