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四時講座|神聖與世俗的美麗世界—膠彩畫裡金箔的表現意涵
對應面向: 發展學校特色
方案名稱: I-4-2林之助紀念館活化推廣計畫
活動時間
11/14(六)14:00-16:00
辦理地點
林之助紀念館
參與人數
總參與人數: 27 人
本校教師: 1 人
他校教職員: 2 人
其它: 24 人
邀請來賓
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林彥良
活動理念
林之助是臺灣日治時期膠彩畫家,畢生除膠彩創作,也致力於藝術生活化、大眾化的推廣實踐,是長期耕耘臺中的重要藝術推手。1977年他提出膠彩畫一詞,為膠彩畫正名,並創立膠彩畫協會,為台灣膠彩畫協會創會理事長,曾說過:「藝術這一條路,永遠沒有終點。因為永遠都走不到盡頭,所以永遠在學習,永遠有夢。」本館針對膠彩相關主題,規劃系列活動,邀請膠彩領域優秀的老師們,辦理深度的探討與分享,提供學生培養藝術與美學欣賞能力,增廣藝文氣息。
辦理情形
講座大綱:膠彩畫是透過豐富色彩所表現的視覺繪畫,從美術史的源流而論,運用天然礦物顏料與動物膠所創作的膠彩畫,其寶石般的質地美麗而貴氣,向來都受到宗教藝術和貴族階級的青睞;其中金箔的運用表現,更強化了膠彩畫獨特的華麗美學。不論是大面積的平貼金箔,或是具工藝性技術的截金、砂子金、野毛金等各種技法,都將金箔閃閃耀眼的光澤感以及稀有的貴重性,展現出不同層次的視覺美感,同時也象徵著神聖與世俗不同的意涵。
透過林彥良老師精闢講授作畫過程,以及示範金箔類應用的繪畫技法,引領學員們對於膠彩藝術有更深一層次的理解,並於圖面上的呈現能有更多方的探討。
BACK